“今天上午,我们就能把西瓜种子全部种下去了。种完西瓜,我们一个多月的努力就告一段落了。”4 月 13 日上午,站在最后3亩多待种西瓜地旁的留守管理中心鸣翠湖生态园种养殖班长邹华胜自豪地说。
也就在这一天,种养殖班的 6 名员工与基地的 4 名部长齐心协力,将 60 多亩的瓜果蔬菜种子和秧苗全部栽种完毕。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一名员工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放弃了每周的连休,全身心地投入到种植工作中。
3 月的江南地区雨水连绵,几乎天天下雨。鸣翠湖生态园基地的 60 亩土地需要在 3 月份耕两遍,而且必须在清明前后种下种子和秧苗,否则就会耽误农时。
时间紧迫,农机检修完毕后,只要连续晴三天,第四天,准能看到鸣翠湖生态园基地部长周剑波开着拖拉机耕地。他是基地唯一的拖拉机手,无人可以替代。耕地一旦开始,他就要在拖拉机上连续工作 8 个多小时。坐在拖拉机上,不仅腰酸背痛,脖子也会因不时回头查看土地情况、根据地形调整耕地高度而疼痛不已。由于拖拉机是敞篷的,耕地时扬起的灰尘很大,一天下来,周剑波吐出来的痰都是黄土色的。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 3 月底前将 60 亩土地全部耕了两遍。地耕好了,邹华胜便带领种养殖班的员工给土地施底肥、铺设防草布,为种植瓜果蔬菜做准备。不到一个星期,所有土地都施上了有机肥料。
然而,天公不作美,随后出现了连续一个星期的高温天气。如果此时种下种子和秧苗,很可能会被晒死,大家只能等待下雨。天气预报显示 4 月 6、7 号会下雨,于是他们在 5 号就开始栽种瓜果蔬菜秧苗。可没想到,天气预报并不准确,6、7 号不仅没有下雨,还刮起了风。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给种下的秧苗浇水。
“不能用管子直接对着种下的瓜果蔬菜秧苗冲,这样会把秧苗冲坏。瓜果蔬菜地的土本来就松,一冲,整块地上的秧苗就毁了。” 种养殖班组的张涛说道。从 4 月 5 日开始,种养殖班的员工每天早早来到基地给秧苗浇水,下午下班也推迟一个多小时,继续浇水。基地种植的瓜果蔬菜分布在老板房和茶园两地,相隔 3 公里多,这给浇水工作带来了不便。邹华胜、林芝清、李有根等骑电动车来的员工,就把装满水的水桶放在电动车上,运到茶园的瓜果蔬菜地进行浇灌。浇水时,女工林芝清不小心摔了脚,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到基地工作。班长邹华胜便把自己买的好药拿给她擦拭。
到 4 月 13 日上午,经过鸣翠湖生态园基地全体员工的努力,基地里 30 多亩西瓜、1000 多棵冬瓜、4000 多棵辣椒和茄子、500 多棵豆角、苦瓜和南瓜以及 6 亩多地的花生,全部种到了地里。